新京報漫畫陳東科技觀察雖然科技的安全性已經遠超人類,但人類更相信感性和類似的直覺。從無人駕駛開始,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
新京報漫畫/陳東
科技觀察
雖然現在技術的安全性遠超人類,但人類更相信感性和類似的直覺。
從無人駕駛到現實,似乎每個人都在“等待”一個瞬間:一項新技術在現實環(huán)境中遇到激烈的挑戰(zhàn),引起我們內心的擔憂。
終于,美國時間3月18日晚10點左右,優(yōu)步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與一名過馬路的行人相撞。該行人在被送往醫(yī)院后死亡,成為歷史上首例無人駕駛車輛在開放道路上撞上行人并死亡的案例。
無人駕駛被很多人視為人工智能掌管人類的標志性技術之一。
傳統(tǒng)上,駕駛不僅僅是一個機械的工作,因為道路駕駛意味著無數的事故和緊急情況下的決策和應對。很多人認為無人程序算法很難有效找到符合技術、現狀、倫理的最優(yōu)解。
更關鍵的,是無人駕駛技術背后的隱患。一個判斷失誤很可能就是車禍死亡的悲劇。
面對風險,相信同類幾乎是一種本能。幾千年的傳統(tǒng)告訴我們,把方向盤交給自己人似乎更靠譜。
但從技術上講,這種對人類本能的信仰是不合邏輯的。今天的傳感和大數據技術的完善程度,無人程序對環(huán)境的感知速度,對復雜路況的判斷能力和決策水平只會比人類更強。另外,
人類依然存在疲勞駕駛、酒駕等屢禁不止的陋習。
無人駕駛顯然是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嚴重挑戰(zhàn)。在優(yōu)步的事故中,雖然目前還沒有最終的調查結果,但據亞利桑那州坦佩市警察局長西爾維亞莫爾(Sylvia Moir)告訴《舊金山紀事報》
“事實非常清楚,根據受害者過馬路的方式,無論是有人駕駛還是無人駕駛模式,都極難避免這起交通事故?!?
盡管如此,無人駕駛首起事故死亡案例仍然引起了公眾對這項技術的擔憂和質疑。這種質疑的背后,是一種責任主體不明的擔憂。
交通事故中,人的行為造成的后果是責任主體,可以追究責任。所以傾向于認為是可控的,而無人駕駛面臨著無法被追究責任的問題。
作為事故的肇事者,無人駕駛技術本質上是不存在的,除了背后的技術供應商和制造商。
面對這樣一個無聲無形的駕駛員,你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完全信任無人駕駛技術,相信技術遠比人類可靠;要么對這項技術批判到底,絕不允許有一點事故率。
因為對于用戶來說,即使風險只有萬分之一,如果這部分風險的控制權不在自己或同類手里,在感性層面,這是一個不可承受的后果。
無人駕駛技術的從業(yè)者因此面臨著一個夾雜著倫理的技術挑戰(zhàn)。雖然創(chuàng)業(yè)者可以拿出無數種數據來證明現在技術的安全性遠超人類,但是人類相信感性和類似的直覺遠比數據和技術原理更強大。
可以預見,未來的無人駕駛將需要技術之外的解決方案,包括呼吁無人駕駛的專門立法,以及更多的普及措施,來對抗人類規(guī)避風險的天性。
關鍵詞:無人駕駛汽車撞死人